寻根变寻亲之旅
文接在行在旅途:道韵楼之后,记忆被翻开来。。。
谨以此篇记录2013年的寻根之旅,时间一久,回忆被时间化成了糊,细节已不复记忆。
我相机坏了,所以我以为2013年出游的照片全没了。
后来阿缤说她的电脑曾经收录部分我相机的照片。
翻查了一下,的确只有部分,但最重要的那张还在,就足以写下这篇纪念。
2013年,我们圆了我爸的一个心愿。
我们原本也只是打算寻根,我爸只是想看阿公口中所说的大宅院。
我还在我妈的肚子里头,阿公就过世了,我也只看过他的两张照片。
阿公说他是有钱人的儿子,爸爸是做官的,武秀才。
据说可以一手提一个,转圈圈飞耍(叔公说的),
这个应该是以前的举重器材(我猜),在道韵楼拍摄的。
我试着双手提一下,纹封不动。
上面有一个还是两个哥哥,都活不长,所以我阿公算是独子一个。
听说打仗,就跑下了南洋。
阿公的爸爸应该是之后的那几年间就去世了。
我爸爸八岁的时候,阿公和阿嘛吵很凶,想带我爸回中国,
结果,中国那里传来消息,阿公的妈妈去世了。
从此,他就没有提过回中国的事。
这故事,我在这里说过两次,鼻子还是不由得一酸。
也同样觉得,如果是我,我也不回去了。
所以,我们一直以为中国那里是没有亲戚的。
出发前,仅凭我爸口中的饶平, 还有大伯收着阿公的手稿,
是的,阿公读书认字,懂风水,懂抓药开单,
他也在册子里画老家的格局。
第一道门的牌匾上的字,第二道门的牌匾上的字,还把他的房间位置标了出来,咱的房。
我们都复印起来带着~ 然后,再借着叔叔说道韵乡已经换名,三绕镇。
就这样,我们就上路了,一起上路的当然还有87年前的老地址,
一心只想前往饶平县政府问个究竟。
出发前,略查过资料,潮州饶平的三绕镇是老县城,后来因地理位置不佳,县城换了地方。
我跟我爸说,阿公家的老房子可能还在,因为那里不是发展重镇。
且别说这一路崎岖的山路,当然,防人之心不可无,
我们没敢跟包车师傅说我们此趟寻根,害怕包车师傅事先联通当地串通作假。。。
呃,我知道,我们戏看太多。
我们算是一边旅游,一边寻根,所以我们在潮州住宿时,才和民宿的人说起。
民宿的老伯说前几天才从饶平回来,他到道韵楼拉二胡。
他指点我们到道韵楼傍边的县政府。
是的,我知道县政府就在道韵楼的旁边。
他也说现在中国政策欢迎海外华人认祖归宗,政府一定给予最大的帮忙。
听了这话,无疑给这趟寻根之旅真的打了强心针。
来到县政府,给他们知道地址,还有我阿公的爸爸名字,黄应科,
他们马上确定黄应科,有这个人,是这里,没错,但是是死了。
我们也知道他已经不在了,不过,还是禁不住面面相觑,
百年前的人,这样笃定,想当年,我太公的风头一时无两。
但住址就无从查询,政府官员还说早一两年来,还好,还有百岁老人活着,可以查问。
近一年来,很多百岁老人过身,很难查问以前的事情。
不过,他们着实也进出事务所好几回,后来说老人家睡觉,不好打搅,我们当然也等着。
适逢午餐时间,政府官员也开好几张桌子吃饭, 尔后也留我们吃午饭,还给我们特地斩了一只鸡。
说真的肚子也着实是饿了。老实不客气,一屁股坐下来就扒饭,只是桌上的汤水就不敢动。
因为里面混着好十几个人的口水,只有我妈妈一个人敢吃。
后来老人家醒来了,问着住址,带我们到一家类似农村的房子。
我们觉得,唔,好像是, 如果说屋子很大,这几家农村加起来就是了。
可是我爸说不可能,说是做官的,怎能在这池塘傍边。
后来再打听,我们去到了镇上,另外进到一家。
他们也把他们老祖宗的照片翻了出来,后来又说不是,又把我们带到另外一家。
其实在这一家的时候,我们有偷偷端详主人家的轮廓,有像阿公哦。
说那个家里有个老人家,人在菜园,所以我们就坐着喝茶等待。
说真的,很喜欢他们的文化,一进门,啥都不说,就是热水泡功夫茶
我们进出三家,三家都喝了不少茶。
不过潮州饶平喝的都是半熟茶,所以,如果有谁喝茶不能睡觉的的话,这茶晚上过后就不要喝了。
不过,我们一家子都没有这个问题。
坐着、聊着、等着的时候。 这精神精神烁烁96岁高龄的老人家终于回来,一句:阿客,我认识。
找到了!过程真的不算辗转,早上到下午,3-4个小时的时间吧,我们就找到了。
他说当年我阿公出城的时候是21岁,他12岁。他们一起玩过。
他还说我阿公是跟妈妈吵架之后离家出走的
一走,走这样远?走这样久? 真相,已无从查考。
然后他还语出惊人地说:你们还有亲戚在这里!
马上给我们的亲戚打电话:你有亲戚从远方回来,阿客的儿子回来了。
接下来,我们的亲戚就赶来了。
来的人是叔公,年龄比我爸小,但辈分比我爸大。
他来的时候,人进人出,所以我们还是坐着的。 我的眼刚好对上他的手,他的手在颤抖着,显然心情很激动。
然后,也好像不知道做什么好。。。结果被人提醒,才把我们往他家里带。
插播一下晚上从叔婆那里听回来的现场转播:他一接到电话,整个人就从椅子上跳起来, 也在客厅来来回回不晓得做什么好。
晚上,当然是免不了一番嘘寒问暖。
叔公已经退休,大女儿当家,也详问一番,怎么就凭着一张地址找着了。
公平,我们怕人假扮亲人骗我们,当然人家也怕我们招摇撞骗。
阿公手稿是最有力的证明,他也在里边写了黄氏认祖诗
骏马登程往异邦,任从胜地立纲常,
年深他境犹吾境,日久他乡即故乡,
朝夕莫忘亲命语,晨昏需荐祖前香,
但愿苍天垂庇佑,三七男儿总炽昌。
我们之前在潮州民宿的时候翻看了潮灿百家姓里面也有这一段。
寻根寻亲之旅暂时就说到这。
仅以此篇纪念96岁老伯的指点,若不是他,寻根过程没有这么顺利。
但岁月不留人,2016年我们回去的时候没碰上面。
他就在我们回去那几天过身,享年99岁。
遗憾,如果不是把行程往厦门编排,可能还可以见上最后一面的。
但,这些事儿,真的不是我们说了算。
所以,就活在当下,珍惜每一天。冷热好坏,都是生活的一部分。